走進格林美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12月28日在深圳注冊成立,2010年1月登陸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企業板,股票代碼 002340 ,總股本41.49億股,凈資產98.78億元,年銷售138億元以上,在冊員工5000余人。
查看詳細來源:南方財富網
據12月1日出臺的《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顯示,工信部欲強化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的管理辦法,合理的協調好能源材料與自然環境的平衡,保障人們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并加強動力蓄電池的持續良好發展。
我國的新能源動力電池生產企業或新能源汽車制造商將在此環節但其重要責任,這兩者都是在動力蓄電池的主要制造商有必要整固好產品的生命周期,遵循環境、社會與經濟有機統一。雖然新能源汽車對現階段的資源和大氣環境帶來了很好的積極影響,國家也在加快推進產業發展。但是汽車作為消費品在時間的推移下是需要更新換代的,而傳統的燃油車淘汰之后需要做的后續工作沒有新能源汽車多,因為新能源汽車需要面臨動力電池的回收工作。而該產業現在還處于一個較為空白的時期,但如果沒有及時制定相關的管理辦法在未來幾年面臨第一批新能源動力汽車更迭將會出現較為散亂的動力電池回收秩序。
而該意見稿還鼓勵汽車企業與電池生產商還有回收綜合利用的企業能達成回收利用的產業共識,相互合作組建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網絡。并且可以使用回購、以舊換新的方式來加強產品消費者對回收廢舊蓄電池的意識。此外工信部還表示會和其他的相關部門共同制定針對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的財稅優惠以及產業基金等激勵政策,以此來加快構建動力蓄電池回收的產業鏈盡早協調好能源材料和環境之間的不良影響。
目前已有相關調研機構對廢舊動力鋰電池做了市場預估,在研究報告上顯示該產業將可能在2018年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也就是意味著第一批次的新能源汽車將有可能集中在2018年進入更迭期。而在這年廢舊動力蓄電池的回收市場將有極大概率突破50億元的市場規模;到了2020年則進入可能會進入第二批次和第一批次較晚更迭的集中階段,屆時產業的市場規模則會突破至130億元;2023年則大概率開始全行業的良性更迭階段,產業基本形成完備的新舊更迭與使用回收的良性循環,屆時產業規模還將會突破311億元。
就現階段而已,動力蓄電池的回收主要集中在中小作坊當中,而且并沒有形成良性的產業;如果沒有相關的政策激勵與管理辦法,當今后出現大規模的新舊更迭則更難管理動力蓄電池回收產業。不過我國在今年已經啟動了動力電池的編碼制度,是短時間內有效管理辦法;而西方發達國家已經有相關的管理回收辦法出臺,主要方式還是通過生產商來承擔生產與回收鏈條。而在回收動力電池產業上三元鋰電池是目前最具有經濟效益的,據研究回收三元鋰電池產業的毛利率最高能突破百分之50。其他的動力蓄電池的金屬含量較低,回收的經濟性較弱但如果有相關的激勵政策也能形成更有效的回收產業鏈。
我國在動力蓄電池回收產業上格林美算得上是行業內的排頭兵了,該公司在今年前兩季度實現了32.86億元的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了百分之45.75,實現的鬼母利潤為1.7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百分之30.22。格林美在去年就已經實現了電子材料和電池材料回收業務的高增長,而三元材料的和四氧化三鈷的回收業務增長則是最靠前的。
而去年三元動力電池的出貨量在產業內占比達到了7成,今年三元電池的需求總量也達到了9.95GWh。格林美作為三元材料回收的龍頭企業,不論是產業資源和經驗技術都極具優勢。公司還和東風襄陽及三星環新親屬了相關的新能源汽車綠色供應鏈合作協議,打造出一個材料、電池、新能源整車制造以及供應鏈金融和電池回收的產業閉環。順應了未來綠色電池產業的發展趨勢,也和此次的動力蓄電池回收管理辦法相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