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格林美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12月28日在深圳注冊成立,2010年1月登陸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企業板,股票代碼 002340 ,總股本41.49億股,凈資產98.78億元,年銷售138億元以上,在冊員工5000余人。
查看詳細
來源:湖北日報
湖北日報訊 圖為荊門格林美拆除燃煤煙囪
5日上午,由荊門市委宣傳部、荊門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聯合舉辦了“開門辦廠、杜絕違規,消除擾民——向污染宣戰”的公眾開放日主題活動。
筆者在荊門格林美園區看到,一座燃煤煙囪應聲倒地,掀起環保上市公司積極努力淘汰落后產能、關停燃煤鍋爐等落后設施,自覺踐行環境治理風暴的行動。同時,在環保部門、市民等多方見證下,格林美千名員工莊重宣誓:開門辦廠、杜絕違規,消除擾民,向污染宣戰,打造無煙、無味、無害的循環工廠!
這不是一場普通的參觀。“氨吹脫系統徹底停用了嗎?”來自園區周邊住宅小區的20位市民代表走進荊門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仔細參觀了每一個生產角落。他們像考官詢問學生一樣,要求格林美對每一個問題作答。讓他們高興的是,廠區的異味沒有了。
荊門格林美是一家以廢舊電池、電子廢棄物與報廢汽車回收利用為主業的環保企業,2004年成為首批落戶荊門高新區的企業。13年來,荊門格林美一直在為實現廢舊電池、電子廢棄物與報廢汽車等固體廢物綠色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而不懈努力,開發了千余件核心專利,建成中國領先的廢舊電池、電子廢棄物與報廢汽車循環利用基地,先后被列為國家城市礦山示范基地、國家循環經濟教育示范基地。今年上半年產值超過40億元,是荊門市的重點支持企業,是湖北省綠色發展的明星企業。
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副會長李新民告訴筆者,格林美是我國廢物再生領域具有國際一流技術的領先企業,是國家循環經濟發展的標志性企業。格林美建成了中國第一座小型電池的規模化、經濟化回收工廠,成為在廢舊電池處理領域全球領先的企業;建成了中國最早的自動化電子廢棄物綠色處理生產線,該技術對引導中國電子廢棄物行業向工廠化、綠色化與信息化處置起到重要作用;格林美在中國循環經濟領域起著模范帶頭作用,推進行業規范、健康、持續向前發展,貢獻卓然。
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副秘書長張艷會告訴筆者,我們也考察了國內外各種先進的回收處理工廠,可以說格林美始終走在國內外回收處理技術的前端,尤其是電子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廢舊電池資源化與三元電池材料再造技術等不但在中國同類企業的發展中處于領先地位,也代表著世界技術發展方向。因此,在全國循環經濟發展先進模式案例的總結工作中,我們把格林美總結為技術創新型資源循環利用企業發展模式。實現廢棄物的高效、清潔、安全利用需要很多企業去實踐和探索,更需要大量的資本、技術、人力的投入,正是因為像格林美這樣一批企業的努力探索、實踐創新,使國內許多循環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格林美公司發布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全面公開環境信息,接受全社會的監督,這是再生資源行業的進步,是中國環保行業發展的進步!
荊門格林美副總經理柳濤表示,2014年以來,荊門格林美不斷投入環境設施,實施廢物處理的無害化。2014—2016年,荊門格林美累計投入了近兩億元,建設了氨循環系統、鹽回收系統、廢水治理系統、廢渣治理系統等重大新型環保設施,極大的完善了園區的環境治理設施。僅2017年1-7月份,荊門格林美新增投入8797.9萬元,用于進一步完善各類環保設施改造提升。
就是這樣一家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的優秀企業,仍然被居民投訴。
筆者在現場看到,在該公司周邊1公里范圍內,有碧桂園、鳳凰城等多個住宅小區和商鋪。周邊還有多家工業企業,如被格林美園區包圍的泰山建材、夢陽藥業等,還有幾家養豬場,為何投訴焦點是格林美?“你們是周邊最大的企業,又是環保企業,肯定是關注的焦點。”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許開華明確表示,虛心接受居民投訴,不逃避,不指責,不抱怨,承擔責任,積極配合環保部門整改。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魯習金表示,要敢于承認格林美環境治理的水平還沒有達到居民的要求,要完全肯定周邊居民對環境質量的要求是正當的權益要求。
一個月來,格林美積極應對,立即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立即停用氨吹脫系統產生氨排放的設施,關閉了燃煤鍋爐等產生硫排放的設施,永久性停止所有燃煤鍋爐的使用;二是立即在園區邊界設立了7個氣味監控點,24小時、360度全范圍監測園區邊界氣味排放與異味情況,摸清情況,指導治理;三是面向社會聘任環保社會監督員,通過社會監督促進企業自覺加強污染控制,快速、準確地應對環境風險。
今天拆除燃煤煙囪,永久性淘汰燃煤鍋爐,采用清潔能源,就是永久性停止排放含硫氣體的強力措施。“經歷環保整改,公司更加清醒認識到,環保永遠在路上。”魯習金表示,未來3年內,荊門格林美園區將新增投資5億元,實施6個重大環保治理項目,覆蓋園區“互聯網+環保智慧云平臺”、廢氣、廢渣、廢水、重金屬的循環化深度治理,全面打造無煙、無味、無害的循環工廠。
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環保面前,任何企業沒有特權。格林美實踐證明,只要敢于亮劍,就能解決好環保的這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