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格林美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12月28日在深圳注冊成立,2010年1月登陸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企業板,股票代碼 002340 ,總股本41.49億股,凈資產98.78億元,年銷售138億元以上,在冊員工5000余人。
查看詳細
時間:2019-11-26
出處:彭博Bloomberg
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uTYD6goPumXhWzS4wZGeHA
這位與未來出行息息相關的企業的掌門人、昔日大學教授,對看上他這塊一畝三分地的人有些“肺腑之言”。
中國電池金屬生產企業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許開華稱,對所有想進軍這一市場的人他想說:別進來,純粹是在浪費錢,只有行業前五才能生存下來。
2001年許開華在深圳創立了格林美,業務范圍之廣泛,使之占據了從非洲及東南亞鈷礦和鎳礦,到大眾及寶馬發動機這一長條供應鏈上的核心地位。該公司的經營地域也很多元化,在印尼擁有的一家工廠可使其免受印尼鎳礦石出口禁令影響。另外,格林美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廢舊電池金屬循環利用企業。
在為數不多的此類中國企業中,格林美的這一發展策略使其脫穎而出。包括華友鈷業和金川集團在內,這些企業雖然相對低調,但對能源利用未來卻是至關重要。格林美從鈷、鎳、鋰中提取高純度化學資源,隨著全球汽車企業大力發展電動汽車,未來十年將對這些材料將產生大量需求。
倫敦咨詢公司Circular Energy Storage的創始人Hans Eric Melin表示,他曾經參觀過格林美的產業園,該公司在電池供應鏈中“位置獨一無二”。
“這家公司抓住了循環利用企業的歷史機遇,發展成為一家領先的電池材料公司。”
格林美同樣受到分析師大力青睞,在彭博調查的12位分析師中,有11位對該公司的深圳股票給予買進評級。
本月早些時候在湖北宜昌接受采訪時,許開華表示綠色夢是他從學術界下海的初衷。他還提到,創辦公司得有愿景,他當時認為,資源有限的問題,最終得通過循環利用才能解決。
今年53歲的許開華仍在湖南省的中南大學兼職任教,專門研究金屬循環利用。他的目標是格林美能回收處理全國三成的廢棄電動汽車電池,十年內會有越來越多的電池回到供應鏈。
許開華稱,如今大家都在談論電池回收,話題非常熱,但很少有人能做好。
回收利用是關鍵
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到2030年可能約有3.9萬噸鈷和12.5萬噸鎳來自于廢棄電池,將有助于彌補開采量出現的任何短缺。其中,回收利用的鈷產量預計可滿足逾10%的需求。到2025年,格林美希望通過循環利用獲得8500噸鈷和1.9萬噸鎳。
雖然中國今年降低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后,電動汽車銷量出現下滑,格林美似乎會受到影響,但許開華卻認為,這會讓剛剛進入這一行業的競爭對手難以立足。格林美稱其生產了全球五分之一左右的前驅體材料。
許開華表示,新進入的企業帶來了大量電池材料新產能,但公司與客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新產能要想介入很難。
盡管格林美在10月份敲定了一份五年期合約,可獲得剛果民主共和國頂級鈷礦的一大塊產出,但該公司投資策略還是以保障鎳供應為主。
許開華說,公司2017年初的時候就認為其供應端主要問題是鎳。在鈷價上漲,中國企業紛紛涌入剛果民主共和國鎖定供應的時候,格林美則另辟蹊徑。
許開華與青山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項光達做了交流。作為在印尼實施從采礦到煉鋼一條龍投資的先行者,青山顛覆了整個鎳市場。現在,格林美正作為主要投資方聯手一眾公司在位于印尼中蘇拉威西省的青山園區投資電池化學材料,這與印尼政府避免礦產資源外流的努力方向相一致。
許開華表示,項光達給了他們加入青山項目的信心,因為后者在印尼擁有港口、電力、公路等諸多基礎設施,成本是其他地方的一半,并且由于青山在當地的關系,格林美無需直接與政府打交道。
這個項目的成本和時間面臨質疑,不過許開華表示計劃明年年中投入試運營,到2021年實現70%-80%的產能。這兩家公司還計劃在中國合資建立正極材料生產廠,廠址就在全球頂級電池生產商寧德時代的工廠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