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格林美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12月28日在深圳注冊成立,2010年1月登陸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企業板,股票代碼 002340 ,總股本41.49億股,凈資產98.78億元,年銷售138億元以上,在冊員工5000余人。
查看詳細
來源: 湖北日報
鏈接:https://epaper.hubeidaily.net/pad/content/202007/29/content_43585.html
發布日期:2020-07-29
7月22日,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透露,該公司今年將在武漢、荊門兩大園區各投資10億元,擴大生產,助力湖北疫后重振,力爭用5年至10年的時間,再造一個年產值百億園區。
格林美的底氣從何而來?公司董事長許開華的答案是:對中國經濟發展和湖北疫后重振充滿信心,對綠色循環產業發展充滿信心。
手握大筆訂單,
三年滿負荷生產
2013年7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格林美武漢園區電子廢棄物綠色處理車間時說,變廢為寶、循環利用是朝陽產業。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把垃圾資源化,化腐朽為神奇,既是科學,也是藝術。你們要再接再厲!
7年過去了,格林美變化翻天覆地:產業園區從4個擴大到16個;年產值從34億元增長到143億元;從單一的電子廢棄物回收利用擴大到電子廢棄物、報廢汽車、工業固體廢棄物、動力電池等回收利用以及動力電池材料生產;年廢棄物處理從40萬噸增加到400萬噸以上;循環再造的新能源三元動力電池前驅體材料占世界市場的20%,循環再造的超細鈷粉材料占世界行業市場的50%以上。
2013年,格林美荊門園區開始轉型,5年先后投入研發費用20億元,掌握三元動力電池材料研發生產核心技術,一躍成為中國最大的三元動力電池材料生產基地。
去年,面臨國內新能源汽車增速放緩,三元前驅體材料產能嚴重過剩的不利局面,荊門園區投入數億元提升產品技術和質量。
2019年12月,格林美收到了LG化學下達的三元前驅體批量訂單,成為中國唯一進入LG、松下、寧德時代、比亞迪、三星等世界五大新能源電池生產巨頭供應鏈的企業。由于產品質量過硬,公司手頭簽訂的國際訂單達30萬噸,確保未來3年滿負荷生產。
許開華介紹,疫情期間荊門園區產品出口一度陷入停滯,面臨客戶流失和遭受巨額索賠的困境。省委省政府得知情況后,緊急為企業開辟了3條運輸通道,解了公司燃眉之急。上半年,公司出口已恢復至正常水平,內銷市場大幅增長,訂單供不應求。
循環產業迎來“風口”,
武漢園區沖百億
疫后重生的格林美,決定繼續在湖北做大綠色循環產業——
荊門園區投資10億元,加碼三元前驅體材料制造和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武漢園區投資10.18億元,用3年時間建成150萬噸城市工業固體廢物回收利用網絡與集中化綠色處理項目。
在許開華看來,中國即將迎來資源循環利用的高峰期。2009年—2018年,我國共計銷售至少20億臺家電產品,根據使用年限,很快將進入大規模報廢階段;從2009年開始,中國汽車銷量每年以兩位數幅度增長,目前保有量已達2.7億輛,大量汽車進入報廢期。
在資源循環利用上,歐美發達國家走在世界前列,不少成功經驗值得借鑒。在德國的蒂森克虜伯鋼鐵公司,已不再使用鐵礦石煉鋼,而是將廢鋼廢鐵回收加工后作為原料重新利用,基本實現了1.1噸廢鋼煉制1噸鋼鐵。
今年,武漢園區業務的火爆也見證了市場走向。3月18日復工復產以來,園區門口出現了從未有過的排隊現象,一輛輛裝滿各類電子廢棄物、報廢汽車的貨車停在廠門口,等待進入園區,最高峰排隊近500米。
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格林美武漢園區回收處理40多萬臺電子廢棄物,同比增長23%;報廢汽車回收處理量同比去年增長197%;回收動力電池2000多噸,達到去年全年總量。
“武漢作為‘兩型社會’試驗田,長江大保護主戰場,發展循環經濟潛力巨大。”許開華表示,格林美武漢園區將成為公司綠色產業業務增長的主戰場,力爭3年內建成新項目,5至10年實現產值達到100億元,成為繼荊門園區之后公司第二個百億園區,為長江大保護和湖北綠色產業發展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