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格林美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12月28日在深圳注冊成立,2010年1月登陸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企業板,股票代碼 002340 ,總股本41.49億股,凈資產98.78億元,年銷售138億元以上,在冊員工5000余人。
查看詳細來源:湖北省人民政府網
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TFMt07-35EIM2HMkSAS7qQ
日期:2022年5月27日
“花更多時間和精力關心民營企業發展、民營企業家成長,不能成為掛在嘴邊的口號。”政企之間,應該構建一種怎樣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用“親”“清”兩個字作了精辟闡釋。
資源循環利用的龍頭企業——湖北省荊門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就是“親清政商”關系孕育的結晶。
從初創期主動上門送稅收優惠政策,到成長期積極幫其認定“高新”身份;從花心思幫企業適用政策,到花時間為企業提供服務,一路走來,稅企雙方,相伴偕行,以“生態循環”激活了鄂中腹地“千億產業”,讓世界看到中國循環經濟的“綠色之美”。
資源循環利用龍頭企業
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
2000年,身為中南大學冶金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的許開華赴日本做訪問學者,發現資源循環利用不僅化解了日本廢舊電子垃圾圍城難題,還能回收大量的銅鐵鋁金銀等資源。第二年,許開華回國,下海創業,在深圳創立綠色環境材料研究孵化中心,并以“格林美”命名。
2003年底,許開華懷揣一包專利只身來到荊門。創業初期,資金缺乏,異常艱難。
當地稅務部門了解情況后,積極幫助企業落實資源綜合利用等稅收優惠政策。2007年在格林美滿足相關條件后,稅務部門第一時間幫助其認定高新技術企業,享受15%的企業所得稅優惠稅率,并輔導企業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用“真金白銀”支持企業研發創新。
2016年,駛上綠色發展“快車道”的格林美投資建設新廠,恰逢營改增重大稅制改革,外地施工方不理解政策,擔心稅負增高,準備停工。企業一籌莫展時,稅務干部現場辦起培訓班,為施工方解讀政策,輔導其選擇最優項,確保實際稅負只降不增。在稅務部門的幫助下,工廠如期完成建設。
“在稅務部門的持續協助之下,格林美的循環產業發生了‘裂變式’增長。”許開華表示,如今格林美已從3個人的小公司成長為近5000人的大集團,在全國十一省市擁有16個產業園區,廢物處理總量從40萬噸增長到500萬噸。
駛上綠色發展“快車道”
“使垃圾資源化,化腐朽為神奇,既是科學,也是藝術。”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格林美考察時的重要指示精神,稅務部門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持續優化稅收營商環境,為以格林美為代表的綠色循環產業注入活力。
“只要企業有需要,稅務干部總能隨叫隨到,讓我們很感動。”談起稅務部門多年來的幫助,格林美公司財務會計游丹感觸深刻。
2018年,格林美與國外一家公司簽訂了一筆1752萬美元的出口合同,11月貨物出口并申報退稅,導致全年退稅總額超過年初計劃,累計達到3.32億元。該筆退稅事發突然且數額巨大,省、市、區三級稅務部門聯動協作,將退稅計劃調整增加至3.32億元,極大支持了格林美“走出去”。
湖北稅務持續優化稅收營商環境
為綠色循環產業注入活力
2021年10月25日,格林美的財務人員發現兩塊土地“未繳納”城鎮土地使用稅,便火急火燎地申報繳納了511.67萬元稅款。第二天,稅務部門審核時發現格林美符合湖北省委、省政府支持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地方稅優惠政策,便立刻輔導其辦理退稅,28日就辦結退稅業務。
近5年,格林美累計投資15億元搞科研;疫情期間,向社會捐贈防疫物資500萬元……“這些都可以進行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為企業加大研發創新投入提供了資金支持。”格林美財務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僅2021年就享受了研發費用100%比例稅前加計扣除金額9994萬元,減免企業所得稅1499萬元。
循環產業裂變式增長
“變廢為寶、循環利用是朝陽產業。”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始終鼓舞和激勵著格林美人逐夢前行。如今,格林美已經成為循環經濟的“世界龍頭”,擔當著千億產業的“核心樞紐”,為哺育它成長壯大的沃土回饋源源不絕的“綠色能量”。
“每月的15日前,雷打不動地繳稅。”在格林美董事長許開華看來,照章納稅,是企業應盡的責任和義務。2021年,格林美荊門公司納稅2.86億元,享受出口退稅2.21億元,納稅額和退稅額均居該區民營工業企業第一位。
格林美“反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不僅體現在稅收貢獻上,也體現在興旺一片產業,造福一方發展上。在格林美的影響和帶動之下,荊門高新區·掇刀區,瞄準高新產業,培育了一批特色產業集群,形成以格林美循環產業園、葛洲壩環保產業園等為代表的再生資源利用與環保產業集群。
與此同時,格林美也在積極參與全球廢物循環利用產業合作,投資南非、印尼、韓國,創造中國企業對接"一帶一路"倡議的綠色產業模式。
格林美循環產業園
在“沿著總書記考察鄂企之路看湖北經濟轉型升級”走訪格林美活動中,我們欣喜地看到“稅企攜手,稅惠助力,稅源‘反哺’經濟社會”。
征納偕行二十載,一個良性循環正在形成。
記者:喻敏
通訊員:呂永澤、徐衛興、盧肖鵬
編輯:華純皓
責編:梁唯雅
審核:涂亞卓、肖詩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