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格林美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12月28日在深圳注冊成立,2010年1月登陸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企業板,股票代碼 002340 ,總股本41.49億股,凈資產98.78億元,年銷售138億元以上,在冊員工5000余人。
查看詳細來源:湖北衛視
鏈接:http://m.hbtv.com.cn/p/2237425.html
日期: 2022-07-19
今年上半年,全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66.1萬輛和260萬輛,同比都增長了1.2倍。動力電池,成為行業焦點,它們何去何從,既是產業鏈上的一個大問題,也成為大市場。在這條新賽道上,湖北企業如何“掘金”,又面臨哪些困難?來看記者觀察。
記者黃朋威:“眼下,國內最早上市的第一批新能源汽車,已經陸續進入了電池的退役期,在武漢的這個退役汽車廠,我身邊的這臺汽車回收價是1萬4,其中的動力電池的價格就值1萬2。這些電池之所以這么貴,是因為這里蘊藏著一個新的千億產業。”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許開華 :“(政策規定)動力電池用到60—70%(容量)的時候就要退役不能在汽車上用,還有容量和使用壽命的動力電池我們不能說就把它拆了,破碎了,這是不合算的,我們要把它的電量回收,把它用在一些不需要高性能的場合,比如說工程機械、兩輪車、環衛車、儲能電站還有大量的應用場景。”
豐富的梯次利用場景,讓退役電池依舊是個“香餑餑”,在這個千億新賽道上,2021年,全國激增了2萬4千多家企業;但工信部認可的,僅47家。拉開差距的,是技術門檻。
按照規定,剩余容量60%的電池,才能進入梯次再利用的陣列。所以梯次利用的前提,是先要對退役電池進行“體檢”。打開每塊電池,里面都有一個電池包,它是動能核心。每個電池包,又由成百上千個電芯組成。它們就是研發人員逐一“體檢”的對象。
格林美集團武漢動力電池再生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宇平:“大家看到我們旁邊這一排電池,就是每一家的電池的結構都完全不一,甚至在同一個廠家它的電池包肯定有很多種不同的規格。”
面對五花八門的電池結構,如何提高檢測效率,是一個行業難題——傳統的檢測方式,每一個電芯最少需要3個小時。格林美組建了10人博士團隊,花了5年時間研制出這臺檢測設備,可以在15分鐘之內完成。
格林美集團武漢動力電池再生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別傳玉:“我們在國內主要的電池都有建立模型,只需要提取這些參數而不需要去測容量。”
通過“體檢”的電芯,將會與同等規格的“小伙伴”,被重新組裝成新的電池包,進行梯次利用。再上崗,能量如何?前不久,格林美進行了一場耐力PK賽——在同款電動車上,分別搭載階梯利用的鋰電池和全新的鉛酸電池。
格林美集團武漢動力電池再生技術有限公司產品市場中心副總監施洋:“在湖南的茶陵縣到株洲實際的里程是175公里,都跑完了到了指定地點之后,我們的鋰電池比鉛酸電池剩余的電量更多,毫無壓力的那種感覺。”
現在,格林美已經和全球500多家汽車廠家,建立了電池回收戰略合作,并在下游的中聯重科、立馬電動車等應用企業中,打開了市場。
格林美集團武漢動力電池再生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宇平:“去年我們總體的出貨量大概是1萬6千組,今年到現在已經超過了今年預期,我們能夠接單的數量應該是在6萬到10萬組之間,我相信未來我們是以呈幾何級數的一個增長。”
行業預測,到2025年,國內退役電池將達到78萬噸,梯次利用的春天,似乎來了。可,梯次利用只是讓剩余容量60%以上的電池實現了“再就業”,那壽命不足60%的電池,又該何去何從?明天的《湖北新聞》,我們將繼續關注。
(湖北廣電融媒體記者 梁蕊 黃朋威 鄭杰 責任編輯 何潛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