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格林美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12月28日在深圳注冊成立,2010年1月登陸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企業板,股票代碼 002340 ,總股本41.49億股,凈資產98.78億元,年銷售138億元以上,在冊員工5000余人。
查看詳細來源:長江日報
鏈接:http://cjrb.cjn.cn/html/2022-07/20/content_236338.htm
日期: 2022-07-20
變廢為寶、循環利用是朝陽產業,使垃圾資源化,這是化腐朽為神奇,既是科學,也是藝術,希望企業再接再厲。——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7月22日考察格林美武漢分公司時指出
□ 長江日報記者譚德磊 鐘磬如 胡雪璇 通訊員杜艷竹 劉美玲
在格林美武漢低碳產業園的城市礦山博物館里,一條特殊“山脈”引人注目。它由364臺不同年代的廢舊電視機組成,寓意著人類報廢的電子廢棄物足以堆成一座喜馬拉雅山。
2013年7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這里考察時指出,變廢為寶、循環利用是朝陽產業,使垃圾資源化,這是化腐朽為神奇,既是科學,也是藝術,希望企業再接再厲。
2022年7月14日,長江日報全媒體報道團隊走進格林美武漢低碳產業園,看到這里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9年間,格林美營業收入從34.86億元到193.01億元,增長4.5倍多;凈資產從23.38億元到142.28億元,增長5倍;廢物回收處理量從40萬噸到500萬噸,增長11.5倍……循環產業園區從3個發展到16個,覆蓋全國11個省市,與近5億中國人口建立了廢物回收處理合作關系,綠色技術輸出到印度尼西亞、韓國、南非等國家……
電子廢棄物和動力電池回收處置量超過全國報廢總量的10%,產值從約30億元壯大到現在的200億元,循環產業基地從當年的3個發展到現在的16個……格林美交出的這份成績單,是對“朝陽產業”的最好詮釋。
■ 與近5億中國人口建立廢物回收合作關系
綠色技術輸出到海外市場
將廢舊火車車廂改造成訪客中心,回收雙層巴士作為員工通道……格林美武漢低碳產業園打造出的“廢物藝術主題公園”令長江日報記者連連稱奇。
“資源有限,循環無限。”這句話被印在每一名格林美員工的工牌上。
“當時,習近平總書記走進電子廢棄物綠色處理車間,稱贊格林美‘使垃圾資源化,化腐朽為神奇’,鼓勵我們做大做強。”回憶起習近平總書記9年前走進園區考察的情景,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許開華至今記憶猶新,“總書記的囑托是永遠的東風、永恒的激情、永久的動力!”
“2013年,武漢園區占地面積不足百畝,僅有電子廢棄物回收拆解和塑木型材制造兩個車間。”武漢格林循環電子廢棄物處置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志介紹,歷經9年發展壯大,武漢園區面積目前已拓展到660多畝,不僅新增了報廢汽車回收拆解、廢舊電池回收利用等車間,還組建了綠色產業創新研究院。
2020年9月,格林美以武漢為總部,組建城市礦山產業集團。報廢汽車年處理能力達55萬輛,城市廢物打包年處理能力達400萬噸。
2020年11月,格林美整合旗下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業務,成立武漢動力電池再生技術有限公司,形成覆蓋珠三角、長三角、華中地區、京津冀的動力電池大回收體系,并布局韓國、印度尼西亞、歐洲等海外市場。
從回收鎳鈷資源和家用電池起步,到回收電子廢棄物、報廢汽車,再到邁進新能源“賽道”,發展動力電池材料制造與廢舊電池回收產業……與近5億中國人口建立廢物回收合作關系,格林美實現了“裂變式”發展。
“放眼‘十四五’,我們的目標是再造一個格林美。”許開華信心滿滿地說。
■ 研發的動力電池材料
進駐世界頭部動力電池企業核心供應鏈
在電子廢棄物綠色處理車間,一臺臺廢舊家電被回收拆解,自動分揀成銅、鐵、鋁、塑料等原材料。
“習近平總書記當時在這里仔細察看廢舊電視機拆解過程,與操作人員親切交談。”格林美(武漢)城市礦山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守榮對當時的情景歷歷在目。
9年過去,這條拆解線繁忙依舊,不同的是格林美推動產業迭代升級的步伐一直未停止。從最初回收拆解、賣原料的循環端到拿下核心技術推動新能源材料生產的制造端,其產業發展持續“往深做透”。
目前,格林美形成了廢舊電池回收與電池材料制造、電子廢棄物循環利用與高值化利用、報廢汽車回收處理與整體資源化、鈷鎳鎢回收與硬質合金制造、廢渣廢泥廢水治理等五大循環產業鏈。
“循環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在新能源領域,‘循環’要往再生利用上下狠功夫。”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武漢動力電池再生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宇平介紹,經多年重金創新投入和科技攻關,格林美構建起“動力電池回收—原料再制造—材料再制造—動力電池再制造—再使用—梯級利用—報廢”新能源全生命周期價值鏈體系,實現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從“綠色”到“綠色”的全生命周期模式。
經過格林美回收處理的“退役”動力電池可以煥發新生命,廣泛運用于商業儲能、電動自行車、移動電源車、智慧路燈、通信基站等不同場景中,實現動力電池的梯級循環利用。
格林美成功開發高性能三元前驅體材料制備技術,建成了世界上最完整的鋰離子電池原料與材料制造體系,年產能達23萬噸,進駐世界頭部動力電池企業核心供應鏈。
2016年至2021年,格林美生產的三元前驅體材料裝配了世界市場15%的三元電池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穩居全球第二。
今年,格林美成功突破了“濃度梯度超高鎳核殼三元前驅體材料”核心技術,其形成的一種新能源材料能有效提升電池的循環壽命和安全性。
■ 當年追逐綠色夢想的大學畢業生
已成長為企業青年管理骨干
“9年前,總書記考察時還翻看了企業的專利手冊,詢問了格林美的廢棄物處置技術在世界范圍內處在什么水平。”許開華記得,自己當時的回答是,格林美在行業內擁有世界先進水平,與任何國家相比都不落后。
在格林美城市礦山博物館的榮譽墻上,兩本“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榮譽證書被放在醒目位置。
2010年和2018年,格林美的“廢棄鈷鎳材料的循環再造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應用”和“電子廢棄物綠色循環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分別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今年6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武漢考察時強調:“科技創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
許開華說,這極大地鼓舞了格林美堅定不移走多年來堅持的“加大投入”和“重視人才”的科技創新路徑,將“創新光榮、創新偉大、創新有尊嚴”的精神融入血液。
2013年以來,格林美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將企業凈利潤的九成用于技術研發,累計投入的研發資金達39.06億元,其中2021年研發投入達9.96億元,投入規模是2013年的10倍。
這幾年,格林美培養了一批青年骨干。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格林美時,張世慶還是一名剛進企業實習了21天的大學畢業生。如今,他已成長為江西格林循環再生塑料制造一部總裁。
“總書記來到車間和我們親切交談。我當時回答說,我們能吃苦,要好好干。這份巨大的鼓舞一直伴隨著我,是我追逐綠色夢想、為循環產業不懈奮斗的動力!”張世慶說。
2017年,格林美實施領軍人才與創新人物培育計劃,每年投入1000多萬元,重獎領軍人才和創新人物。目前,企業正在實施三個“千名”人才培養計劃,即3年內培養千名高層次人才、千名青年骨干、千名產業工匠,不斷夯實企業核心競爭力。
采訪當日,武漢園區正在舉行2022屆新入職員工培訓大會,200余名新入職的員工中有70名碩士、11名博士。他們即將正式入職格林美,投身綠色循環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