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格林美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12月28日在深圳注冊成立,2010年1月登陸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企業板,股票代碼 002340 ,總股本41.49億股,凈資產98.78億元,年銷售138億元以上,在冊員工5000余人。
查看詳細來源:高工鋰電
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WOpUH02G5QG42ENUY-JLOA
日期:2024-03-22
電池回收市場的整合步伐還在繼續。
近期,格林美與京東簽訂合作,推動雙方在電商平臺、數智化供應鏈、數字化回收與消費品以舊換新平臺建設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就電池回收產業來看,這是一次數字化平臺構建的嘗試,也順應了“推動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的國家政策方向。
當前的電池回收市場,盡管經歷了2023年以來回收材料大幅降價的市場周期,使得行業集中度有所提升,但是整體來看,電池回收“小散亂”的局面并未改變,入行門檻低也使得拆解粗暴、金屬回收率低、設備低端等問題依舊存在于市場。
電池回收企業難以實現行業規范整合,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也因為電池產品的C端屬性和電池回收企業的B端屬性差異。
一方面是國內大型的電池回收企業更傾向與整車廠、電池廠合作,從而形成穩定的原料來源,并節約回收成本;另一方面是電池產品售賣出去后,消費者更直接對接的是電池回收網點或者整車4S店,使得電池回收容易形成區域化特征,大型的整合集中存在困難。
而近年來,隨著電池回收市場規模的增長,帶來的行業整合與規范化處理日漸重要。僅2023年,工信部披露的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量已達22.5萬噸,同比增長121%。根據動力電池5-8年使用壽命,以及國內2020-2022年的新能源汽車增長高峰期,動力電池退役潮有望在2025年到來。
電池回收量的快速增長,迫使電池回收企業建立更加完善的電池回收體系,彌合企業與用戶間B端與C端的觸達距離。近年來,電池企業動作頻頻,包括加大回收網點的布局,對電池回收業務進行部分外包。而通過數字化、平臺化布局電池回收,契合了行業升級改造的趨勢,也成為重要手段之一。
2023年3月,由天奇股份、京東科技、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北京市資源強制回收環保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四方組建的電池循環利用數字化平臺——鋰++正式上線。
今年3月,格林美旗下全資子公司武漢動力再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發布了數智化回收平臺,可提供碳酸鋰、電解鎳、電解鈷在內的多種電池材料信息與發布。
盡管如電池回收行業一樣,國內電池回收領域的數字化平臺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在用戶覆蓋、信息完善度方面仍待改進。
不過,從數字化平臺的構建的優點來看,其市場潛力未來可期。借助數字化平臺賦能,電池回收在溯源、追蹤,回收成本,傳播效率,回收效率,用戶使用習慣等方面有顯著優勢。通過在電池回收領域數字化平臺的構建,并結合平臺化的物流體系構建,可助力電池回收新的商業模式形成,推動循環經濟發展。
借由大型電池回收企業構建的數字化平臺,也不失為一個更加平衡有效的辦法,從而更好整合當前電池回收小散亂市場,從信息和回收采購上推進行業的規范和標準統一。